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小麦中后期管理要点
发布日期:2023-04-14 09:55:18 来源:旱作与杂粮研究室 梁秋霞 点击次数:0

   当前小麦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和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精准防控病虫害的基础上,以“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为指导思想重点做好以下田间管理工作。

看天看田看地,适量补水

   土壤水分充足能延长灌浆时间,促进好粒正常发育,达到籽粒饱满,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粒重。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干旱不仅会影响抽穗与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小麦自开花至花后10天左右,若墒情适宜则不必浇水,反之,应抓紧当下育秧来水时机浇好开花水。在灌浆期间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造成籽粒瘪瘦从而影响产量。此期浇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风雨天气前不浇水,以防倒伏;地里沟系配套不好的田块,实时观察田间浇水情况,必须及时排积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在精准病虫害防控的基础上,药、肥混配喷=喷施,扎实做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由于今年气温回升较快,前期麦田生育进程也加快。麦穗茎节基本定型,同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要重视麦田后期倒伏的预防工作。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一是植物补偿机制自动调节。植株都有自动调节作用,灌浆前穗头不重,多数小麦都能不同程度恢复直立;因头部较重,只有叶片和穗轴会自然抬头,部分仍能直立起来,使麦穗、茎、叶在空间排列达到合理分布。因此小麦倒伏后不建议人工措施帮助其恢复直立状态,防治造成茎秆再次损伤或二次折断,减产幅度更大。

   二是药肥混喷、减轻倒伏次生危害。小麦倒伏后,特别是平铺倒伏的麦田温、湿度小气候变化,为白粉病等喜湿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场所,导致白粉病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对倒伏麦田要及早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减轻倒伏病害次生危害。

  小麦倒伏后秸秆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输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结合喷药混喷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粒重,减轻倒伏早衰的次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