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米带型(马铃薯+玉米+大豆),2+2+2模式,在马铃薯收获后,栽种大豆。大豆与大豆之间的行距保证在30公分,玉米和玉米的行距保证在40公分……注意保持衔接行距均匀一致,防止衔接行间距过宽或过窄。”说这番话的,是镇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平波。
为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4月20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组织全市农技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班学员赴镇巴县开展现场教学。
(姚站长在基地现场讲授)
在镇巴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示范基地,学员们仔细聆听了姚站长关于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关键技术和种植效益等情况介绍。
“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提高粮油作物种植效益,我们的1.6米带型和1.8米带型以及适合机械化栽种的2.2-2.4米带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大豆玉米间套作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同时还可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马铃薯或大豆的目标。”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建军介绍到。
(县农技中心杨主任)
通过本次培训,让基层农技员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汉中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农技人员既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实施者,也是带领当地农户致富的带头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需要科学技术来为其开路搭桥和保驾护航。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晰工作思路,帮助群众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实际困难,让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植入田间地头,让“米袋子”“钱袋子”得到“双丰收”,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上一条: 强化农技培训 助推春耕生产
下一条: 以他山石开拓视野启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