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好谷一半培养壮秧是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市水稻生产正处在育秧的关键时期,加强秧田管理,适时控水、追肥、防病是培养壮秧的基础,也是水稻增产丰收的关键环节。
1.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秧田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水浆管理,可以达到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促苗的目的。露地湿润育秧播种后到第1叶展开之前,秧畦不宜淹水,此时秧苗的通气组织尚未形成,淹水易形成缺氧环境,不利于秧苗的根系生长。前期只需保证秧沟有水、畦面湿润即可。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以灌溉跑马水防止畦面开裂影响出苗。秧苗现绿以后可浅水灌溉,3叶期以后,秧苗的通气组织已经完善、光合作用增强,秧苗逐渐长大,需水量增加,此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注意不要淹过秧心。大棚旱育秧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促进根系健壮生长,防止秧苗茎叶徒长,不利于后期的机插。
2.肥料管理
秧田追肥是培育壮秧的一项重要措施,秧苗到3叶期时,种子的养分已经耗完,是秧苗生理抗寒性最差的时期,若遭遇低温极易发生冻害,极易造成青枯死苗。所以应在1叶1心时及时追施断奶肥,促进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的抗寒性,减轻倒春寒造成的青枯死苗。苗期追肥一定要前轻后重,防止烧苗,提高肥效。插秧前5—7天追施送嫁肥,以提高叶片的含氮量,利于插秧后提高秧苗的发根能力,能够快速返青。
3.病虫防治
露地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播插均匀,密度适中,病虫害相对较轻,可依据秧苗在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机插秧育苗,由于盘播量较大,秧苗在离乳期易发生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真菌性立枯病应用敌克松、立枯灵、甲霜灵等杀菌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进行防治,效果比较明显。生理性立枯病应加强通风炼苗,健身防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就开始适时通风炼苗,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同时在秧苗二叶期、三叶期各追肥一次,或喷施一遍叶面肥,以提高秧苗的抗逆性。结合插秧前追施送嫁肥,做好秧田病虫防治,减少大田防虫次数。
上一条: 猕猴桃疏蕾疏花的技术要点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