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要想获得高产,在大田栽培应当做到合理密植、适龄早插,同时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推行平衡配方施肥及合理灌水,并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正是我市水稻插植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按照2022年汉中市农业主推技术中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水稻的“两增一控”技术,实现“1125”目标,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全力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细整田、适龄早插
在大田栽前3-5d清除田间杂草残渣,翻耕整田,将田面整平,做到田平泥细,土壤松软,利于插秧。依据栽插的茬口,合理安排播种期,培育壮秧,确保适龄早插,不栽插老龄秧,有利于中低位分蘖的发生,为后期的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2、浅水栽、插合理密植
插植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三夏”大忙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很多农户为了抢时早插,插植密度远远低于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秋粮的增产增收。
我们应依据种植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插植密度,如果是大穗型品种,则应适当稀植,有利减轻病虫害发生,充分发挥个体的增产效应,插植密度为1.2-1.3万穴(9*5或8*6寸),亩产基本苗6-8万苗;多数型品种,则应增加插植密度,发挥群体增产的优势,插植密度为1.3-1.5万穴(8*5寸),亩产基本苗8-10万苗。做到浅水插秧,栽插要浅、稳、匀,尽量不插过夜秧和深水秧,确保栽插质量。
上一条: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全力护航企业生产 ——中心果业站技术人员...
下一条: 水稻带药移栽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