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蚕桑生产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桑树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温变化大,这些因素对蚕桑生产极为不利,稍有疏忽就会减产。那么,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条件下养好夏秋蚕、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呢?笔者结合历年蚕桑生产实践认为,夏秋蚕饲养必须要根据其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桑园培肥管理
1.桑园水肥管理。七、八月间桑树生长旺盛,对肥水需求量大,一般春伐桑园在养夏蚕前15天要施速效肥,如人粪尿、蚕沙等,每亩不低于25担。另施碳铵25公斤或碳铵50公斤加磷肥25公斤。夏蚕结束后再施一次肥,每亩施碳铵40—50公斤,每季蚕期可对桑树喷施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有病虫害危害时,及时用残毒期短的50%敌敌畏乳剂或20%乐果乳剂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
2.抓好治虫工作,降低害虫危害。近几年桑园桑螟、野蚕、桑蓟马、红蜘蛛、桑毛虫、桑尺蠖等危害较严重,应及时防治桑园病虫害。有病虫害危害时,应及时用残毒期短的50%敌敌畏乳剂或20%乐果乳剂分别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
3.合理采叶
夏蚕:小蚕选用适熟叶,大蚕期用夏伐疏芽和春伐桑树新捎,自下而上采叶,顶部保留7—9片叶。
中秋蚕:小蚕采适熟叶,大蚕期自下而上采,梢端保留7—9片叶。
晚秋蚕:选用中秋剩余叶片,梢端保留5—7片叶。
二、 合理布局,适时发种,科学用叶,采养兼用
以“夏蚕少养,秋蚕多养”为原则,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15%~20%为宜,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
三、选好蚕室,降低饲育温度
选择南北朝向、有对流窗的房间养蚕。天气闷热时,可用电风扇吹微风。晚上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移到室外饲养等办法,降低蚕儿的饲育温度。
四、选用抗病和抗高温多湿能力较强的夏秋蚕品种
五、做好蚕病综合防治
防治蚕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做好三期(即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的消毒。
1.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包括大、小蚕具、簇具等)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合理配备蚕药浓度及用量,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使用,不留死角,降低病源传染机率。
2.蚕期中,坚持每天对蚕体、蚕座和蚕室地面及贮桑室消毒,如发生蚕病,必须及时将病蚕、死蚕、弱小蚕投入石灰缸中作深埋或烧毁处理,防止蚕病的蔓延;禁止大小蚕混养;蚕座保持干爽,以减少蚕病传染。3龄开始,每龄添食一次(5龄应添食2—3次)抗菌素,若已发生细菌病,应连续添食3次;添食时应提前配药喷叶,等桑叶晾干后再喂蚕。每龄饷食前蚕座要撒“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预防僵病发生;有蝇蛆为害时,蚕体喷300倍“灭蚕蝇”或添食500倍灭蚕蝇。
3.养蚕结束后,及时进行回山消毒。
六、做好蚕种补催青
夏秋季,多出现高温干燥天气,补催青要特别注意降温补湿工作,以提高一日孵化率;收蚁时间要适当提早。
七、精心饲养
1.抓好“三稀一勤”。即:蚕室内蚕架稀、蚕架上蚕匾稀、蚕匾内蚕头稀。以利通风,减少高温危害。一勤是勤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4—5龄一般每天除沙一次,以防蚕座残桑过多,引起蚕病。
2.加强眠起处理。夏秋蚕生长发育快,尤其是眠起时期,蚕生理变化大,应早止桑、晚饷食,并及时做好提青分批,避免大小蚕混养。
3.蚕儿稀放,良桑饱食。
小蚕用叶要老嫩一致,促进发育齐一。每张蚕三龄需要蚕箔6个、四龄20个、5龄50个;大蚕要给予充分成熟的无虫口污染的桑叶,忌喂嫩叶、湿叶。条桑育要进行摘芯,促进桑叶成熟。
4.注意蚕室内通风换气。敞开门窗,确保室内空气对流。
5.蚕室内禁止堆放桑叶或乱丢病死蚕及蚕沙。
6.严防农药、烟草中毒。
在进行桑园喷药除虫时,一定要过了残效期并进行试养后才能采叶养蚕;桑园周围的农田喷药时,桑树若受农药污染,应停止在该地块采叶,以免发生农药中毒。此外靠近种植烟草地的桑园,尽量不采叶,如果一定要用,必须在用叶前作试喂,确定其桑叶安全后方可采摘喂蚕。
八、把好上簇关
夏秋蚕上簇要做到适熟、分批、稀上,使用改良塑料折簇或方格簇上簇;做好簇室降温排湿工作,加强通风换气;簇具下面要多撒石灰等吸湿材料,保持簇中环境干爽;适时采茧,分类售茧。
上一条: 高温高湿天气,柑橘炭疽病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