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学穷不变,富不学富不长。怎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民的土地变成金子、提升农技员综合素养?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汉中市2022年度农技员素养提升培训班也圆满结束,此次培训班变革了培训方式,着力提升农技员素质。
3月28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稼轩培训中心经理周波主持的2022年度汉中市农技员培训素养提升班开班仪式在杨凌举行。中心副主任吴小明阐明了本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并提出明确要求,让大家带着问题参训,最后得出结论进行研讨;周波鞭策大家,书山奋战不觉难,一刻光阴莫等闲,希望大家能够以认真学习的态度参加此次培训。
开班仪式结束后,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为学员倾情讲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与模式》课程,课堂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员们对王教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地诠释“三产”融合,独具匠心的包装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表示由衷赞叹并深受启迪。
3月29日赴礼泉县袁家村,进行集体经济壮大典范现场教学。袁家村,在党组织领导下凝心聚力,合舟共济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是关键;袁家村,走农工旅之路,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永葆活力是命脉;袁家村,从步步为营到发展壮大再鸟瞰全国,格局高、创新多。村上从200米小街、2户农户建设雏形初具到定位关中民俗符号、包揽民生小吃、民间手艺等。袁家村,由70年代的37户人,到现在62户、268人,年旅游总产值10个亿,跃居全国乡村振兴明星村。
3月30日上午,赴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区进行农业未来发展现场教学,下午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进行农业科技新视野现场教学。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720亩,总投资4.6亿元,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定位和“一心五区”规划设计。一心是阳光智慧服务中心,智慧云控制中心、植物工厂、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等;五区是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智能冷链物流区、生物肥研发区和休闲农业康养区,建设自主创新的智慧温室,双模充气连栋温室等7种不同类型温室、建清洁能源中心、二氧化碳生产车间、水肥一体化供应中心、生务肥生产车间,智能冷链物流车间和休闲康养设施等。园区秉承“用新型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业,用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用新型经营模式引领农业”的宗旨,集成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建现化农业“杨凌农科”推广模式,助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
“博览定格溯亿年,会飞花朵舞尘寰,沧海桑田恍如梦,亘古不灭薪火传,后稷耩耕惠黎庶,尧舜九州稼穑宣,犁铧扶光闪金豆,智慧农业我为天。”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现场教学时,来自略阳的学员随感而发作诗一首,以表学习感悟。
3月31日赴宝鸡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循环农业现场教学。槐北村党支部书记、神农农业公司法人张凌云是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团中央十八大代表、全国妇女十二大代和全国二十大代表,神农公司也多次荣获全国巾帼农业创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张凌云个人荣获全国十佳农民、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
她将目光锁定在“生态循环农业”上,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探索形成了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良性循环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在广阔的农业舞台上开启了一场全新的伟大实践。循环农业是规模化养殖的必由之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发展将是农村增收的必然途径,走“种养加、猪沼菜”循环农业之路,变废为宝、靓化环境,延伸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此次培训使学员们学有所悟、学有所获,让大家心智光明,增强了大家学农爱农做好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天学习的终点是大家未来自我蜕变的起点,让在田间地头的学员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未来之光,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此次参训学员们都追随具有“中国农科城”之称的杨凌之光,成为汉中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光,把农民的土地变成农民的金子,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