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携手“袁”梦新征程 “农”墨重彩谱新篇 ——记汉中市2022年度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粮油产业班考察
发布日期:2023-04-04 09:51:28 来源:培训科 余彤 点击次数:0

   为进一步提升汉中市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学习借鉴外地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3月28日至31日,中心组织2022年度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粮油产业班高素质农民学员赴成都市郫都区、崇州市新津区、大邑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外出考察学习。

微信图片_20230404095836

   本次考察学习,先后走进了郫都区先锋村林盘环境整治、院落风貌改造、文旅产业植入;战旗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东林村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空间;大邑县稻乡渔歌农业、民宿、康养、文博、教育、田园六大产业体系;幸福公社艺术点亮乡村,能人带动“生活”,把设计产业植入乡村;新津区中国天府农博园“农民农业农村”三农融合、“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耦合、“文博文创文旅”三文叠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动的发展理念;张河共享农庄等基地考察学习。每到一处,学员们在基地负责人引导下,一边认真听取讲解,一边仔细观看,不时现场咨询请教,并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民以食为天,稻为粮中宝。带着对袁隆平院士的尊崇和稻渔综合种养“粮和渔”怎样选择、“土和水”怎样治理的问题,学员们走进东林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它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园区以杂交水稻科研为核心,创新开展稻渔、稻菜和稻蒜有机绿色种养结合新模式,通过“农业科研+品牌塑造+教育+乡村文旅”等业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探索和实践一条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二三产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30404095855

   在科技馆,通过多媒体互动、平面展示、影像资料等,从稻作文化、杂交水稻研究及影响三个维度,详细了解了稻米家族的前世今生和一位科学家的传奇一生,大家心中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微信图片_20230404095857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就《精耕细作擘画筑景--种稻致富模式及落地方案》和学员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学员们结合自己产业现状积极踊跃提问,讲师耐心细致解答,并给出中肯建议和明确指导,现场互动交流气氛热烈,很好地触发了大家高效发展的动力,大大增加了大家投身稻渔综合种养的信心和决心。

   稻花飘香,渔歌互答,是稻渔综合种养的诗化美景,只有稳稳站在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沃野中,瑰丽的梦想才能开花结果。从“袁梦”到圆梦,中心潜心致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在助推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