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芹,女,汉族,生于1970年05月,现居略阳县两河口镇李家坝村。
1984.09-1987.06 两河口中学
1995.12-2005.12李家坝村李家坝组小组长、两河口镇人大代表
2012年12月-2016年12月 略阳县政协委员
2012年12月至今任汉中市妇女联合会代表等职务
在略阳县提起王风芹,可谓家喻户晓。在李家坝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带领着大家依靠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家致富,享有“环保斗士”之美称。
不忘初心的淳朴“女汉子”
王风芹是山大沟深的略阳县两河口镇李家坝村人。现年51岁,一见面总是温和腼腆的笑容,给人一种邻家大姐的感觉。
李家坝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以前的村民仅靠贫瘠的土地种植玉米、小麦养家糊口。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风芹经过对市场的调查和亲自试栽,发现食用菌产业效益可观且前景不错。于是她就投入资金发展食用菌,当年她就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王风芹致富不忘乡里,她就打算带着大家一块发展,无奈当地农民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而未能如愿,于是她走家串户,一家家去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王风芹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无私传授并引导他们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棚香菇。
因为一心扑在产业上导致饮食无规律,2013年王风芹患上了严重胃病,发病时疼得死去活来,最严重的时候三天粒米未进只能依靠输液维持。夜里更是疼的满头大汗,但是白天她依旧翻山越岭,奔波在田间地头,是乡亲们心中的“女汉子”。在她的技术指导以及资金的帮扶下,尤其是在她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召下,乡亲们都很乐意并努力地发展食用菌。她在李家坝村和本县其他镇村一手扶持起食用菌种植大户40多家,使群众直接增收320余万元,让袋料食用菌技术在全县开花结果。2010年,她牵头成立“略阳县凤琴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旨在带领大家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风险。受到广大食用菌生产农户的拥戴,一度承担起全县80%以上的食用菌商品贸易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
香菇虽好,但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许多种植户都将废旧菌棒随意丢弃,外面的塑料和里面的废渣严重污染着环境、水源和空气,王风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多次到河南、山东、甘肃、四川等地考察食用菌市场,联系买家,将使用过的食用菌袋料包装皮回收卖给废品回收公司,既环保且赚钱。
看似温柔、腼腆的王风芹,在对待污染环境方面那可是非常认真。院场边或马路旁,村民当做垃圾扔掉的香菇柄把,她要么俯身拾起,要么叮嘱村民:这些不能乱扔,集中收捡起来卖给我,香菇柄把也是钱。房前屋后或小溪边,王风芹看见香菇种植户没空处理的破塑料袋,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他们不要乱扔注意环保。外地客商收购废弃塑料,一般每斤出1元,她却出1.2元。她说,宁可自己利益吃亏,也要把环保事业做成!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祸害子孙万代!
天道酬勤,王风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如今,当人们走进李家坝村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整洁干净的村民院落、清澈明亮的涓涓溪流和溪流边错落有致的座座大鲵养殖场,还有那庄稼地里泛着绿波的水稻秧苗。而以往“街道污水横流、塑料随风乱飘、臭气处处可闻”的脏、乱、差再也见不到了!她还在全县香菇主产区五龙洞、白石沟等地集中设点,雇佣工人长期回收香菇废料,有力的消除了食用菌生产给环境污染带来的隐患。
积极学习,用年轻的心态不断创业
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王风芹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在后来的创业生涯中,她深深感受到知识的贫乏带来的不便。从1995年担任村干部尤其是入党以来,王风芹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时政、党章、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同更好地履行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指导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给她提供了许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县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组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原农业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培训。时间最长的是2015年参加180天的科技部秦巴山区六省市科技特派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上听取了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央团校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多位名师的专题讲座,王风芹感觉到她的思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知识面也得以拓宽。
在她和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略阳县凤琴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为略阳县第一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王风芹也被认定为汉中市中级职业农民,考取了机动车驾照,而且可以熟练应用电脑办公,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生产管理和产品推介及销售。连她的侄女王静都发自内心的赞叹:我小姑妈年龄虽然大了点,可是用起互联网来,比我这个90后还时髦有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了她诸多荣誉。目前王风芹是略阳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略阳县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略阳县妇联巾帼创业先锋”。此前,她还曾任略阳县第12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