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培训模式是一种强调实践、互动和创新的学习方式,以实践导向、互动性强和专家引导为主要特点。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员之间多元互动,使思想与观点的交流更充分,由领域专家作为培训引导,通过精准的内容设计、知识导入和团队研讨,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它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
近日,中心圆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基层农技员畜禽养殖培训班,此次培训创新性地引入Workshop模式,成功激发了培训活力因子,为基层农技员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我市畜禽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班仪式
传统培训困境凸显,创新模式亟待破局
基层农技员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对推动我市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培训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员参与度欠佳、培训活力匮乏等。鉴于此,本期基层农技员畜禽养殖培训班大胆引入Workshop模式,力求打造一个更为开放、互动且充满活力的学习平台,促使每位基层农技员在培训中充分施展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专业素养。
营造开放互动课堂,理论实践紧密交融
培训现场,摒弃了传统单向授课模式,采用Workshop模式下的开放式课堂布局。桌椅摆放灵活,学员们围坐成一个个小组,便于随时展开讨论与交流。这种布局有效打破了距离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仿佛将大家从传统的“教室”带入了创意满满的“工作坊”。在讲解畜禽养殖关键技术环节,如疫病防控和饲料配比时,培训老师不再单纯“讲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学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思考与讨论。学员们各抒己见,分享各自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及应对办法。如宁强县学员张文成分享了当地夏季畜禽疫病高发期采取的特殊防控措施,引发其他学员热烈讨论与借鉴学习。这种开放互动的方式,不仅让学员更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还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培训活力因子在热烈讨论中悄然点燃。
现场交流互动
推动实践理论深度融合,强化知识技能掌握
本次培训班精心安排了内容丰富为期2天的现场与实践教学环节,让学员有机会亲身体验新型先进的畜禽养殖模式。在外训环节,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员们深入牛棚查看可能生病的和牛个体、探讨和牛的育肥管理、亲自参与禽蛋分拣以及畜禽饲料科学配制等工作。每完成一个实践步骤,学员们便回到课堂,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比如完成和牛育肥管理实践后,大家针对不同阶段和牛的生长特点、饲料需求及环境控制等方面,与老师一同探讨理论依据,并分析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反复的“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使学员们对畜禽养殖技术的掌握更为扎实,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培训活力,使每个知识要点都成为激活培训成效的活力因子。
深入禽蛋生产一线车间观摩互动
观摩了解生猪“云养殖”
开展项目式学习,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此次培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以模拟真实的畜禽养殖项目为任务,让学员分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需制定从养殖场地规划、品种选择、养殖技术方案制定到市场销售渠道拓展等一系列完整的项目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各自专业优势,擅长养殖技术的负责制定详细养殖流程,熟悉市场的主导市场调研和销售策略部分。大家在团队协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攻克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讨论养殖品种选择时,一个小组因当地市场对绿色有机畜禽产品需求较高而产生分歧。经过深入调研和激烈讨论,最终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和市场趋势确定了适合的特色养殖品种,并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养殖技术方案。这种项目式学习与团队协作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员们的综合业务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促使培训活力因子在团队智慧碰撞和协作努力中不断涌现。
交流感悟分享经验
历经一周的培训,Workshop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已初步显现。学员们纷纷反馈,借助此次培训,他们在畜禽养殖的专业知识储备、实践技能操作以及团队协作配合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提升。就知识层面而言,他们对畜禽养殖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行业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都有了更为透彻且深入的认知。以后便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将这些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进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更为专业、精准的指导建议;针对团队协作方面,学员们纷纷表态,待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将会更加注重与同事之间开展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互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当地畜禽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