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种以来,我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较常年偏高,墒情良好,油菜整体长势较好,一类苗比例明显高于往年,部分早播和密度过大田块出现旺长,而部分直播油菜因伏秋连旱、气温偏高,导致出苗推迟,存在苗情旺、弱并存的情况。为应对寒冬天气,确保油菜安全越冬,当前应重点做好控旺长、促壮苗工作,同时加强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为油菜稳产丰产打好基础。
1.防控旺长,促弱转壮
油菜防控旺长的有效手段是化学调节,每亩可用15%多效唑40~60克或5%烯效唑30~45克,严格按照说明书用量兑水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生长速度,促进根系发育,降低株高,提高分枝和抗倒性。同时,要减少冬前追施尿素量,增加钾肥用量。对已抽薹的旺长苗,可以按照“一菜两用”模式,在薹高40厘米时摘薹15~25厘米,既能达到控旺效果,又能增加菜薹收益;对现蕾早花田块,要及时摘除花蕾。对摘薹、摘蕾田,要及时补施尿素5kg/亩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尿素作叶面肥,以促进油菜生长更多侧枝,确保油菜籽产量不降低。
部分田块因干旱推迟播期,出苗晚、长势弱,要抓住越冬前管理窗口期加强肥水运筹,促进苗情转化;及时进行中耕追肥,可亩增施尿素5千~10千克提苗,促进早发壮苗。也可喷施胺鲜酯、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生长,加快苗情转化。按照“苗不挤苗、叶不搭叶”的原则,间除窝堆苗,及时拔除病弱苗、异型苗、实生苗、野油菜等。
2.清沟理墒,保水抗旱
定期检查田间沟系,利用晴好天气彻底清理田内“三沟”,并加深地头沟,做到田间围沟、畦沟、腰沟沟沟相通,排灌畅通,做到涝能排、旱能灌。适时冬灌可有效提高土壤表层温度,降低低温冻害影响。有灌溉条件的田块要及时进行冬灌。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田块,在寒潮来临前需及时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应随灌随排,保持田间湿润、表土沉实,防止出现漏风吊苗、预防和减轻油菜出现冻害死苗现象。无灌溉条件的田块,在低温来临前10~15天,可通过喷施抗旱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氨基酸水溶肥、新美洲星等抗逆剂等,增强油菜抗旱、防冻害能力。
3.中耕培土,覆盖保苗
油菜根系外露极易受冻,低温来临之前要确保油菜苗根系不露土,可结合“三沟”清理开展培土壅根,将清沟的土壤拍碎后培在油菜苗根系周围,培土高度以第一片叶基部为宜,以提高油菜植株根系抗冻能力,从而起到保水防冻的效果。对整地质量差,土块大的吊根苗、高脚苗,要及时继续中耕培实土壤,以利保墒和促进根系生长,为来年春发奠定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用秸秆、碎草等均匀覆盖田间,或在油菜叶面上撒上一层草木灰,增强油菜防寒抗旱能力。
4.防病虫除草害,保苗降损
当前气温总体偏高,易发病虫草害,要及时开展专业化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可用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防治菜青虫;发生根肿病的田块要及时清理病株,发病初期用氟啶胺溶液灌根处理;或结合蚜虫、菜青虫的防治,用氟啶胺、生根粉加吡虫啉叶面喷施。对通风透光较差的旺长田块,苗期菌核病有重发风险,应及时喷施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啶酰菌胺等杀菌剂。草害较重的田块要抢晴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乳油、精吡氟禾草灵乳油等药剂;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可选用草除灵、二氯吡啶酸等药剂;对阔叶、禾本科杂草混生的,可选用胺·吡·草除灵、精喹禾灵加草除灵等药剂,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