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重实效 谋长远 积极构建农民跟踪服务指导体系 ——2024年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跟踪服务纪实
发布日期:2025-01-10 09:21:39 来源:培训科 余彤 点击次数:0

   培训有终点,服务无终点。认真做好农民培训跟踪服务是抓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真正让农民在培训中受益,近年来,中心不断创新机制、多措并举,通过延伸服务和政策推动,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组—队—群—网”模式落地生效,持续提升高素质农民综合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有发展。

   中心始终坚持把跟踪服务指导工作作为提升培训质效的重要抓手,秉承“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育原则,着力打破“大锅饭”跟踪服务模式,实施“菜单式”跟踪服务方式,针对高素质农民的不同“口味”,采取常态化、实践化、精准化和需求化的跟踪服务,为高素质农民成长“加餐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110092421


及时组建跟踪服务小组,做实服务“标准餐”

   为更好地搭建专家学者与高素质农民间的沟通桥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了“汉中市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建跟踪服务小组,由农业技术专家、乡土专家、班主任对口开展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2024年组建中高级服务小组22个,通过专题技术培训、上门现场指导、电话询问解答等方式,不定期根据高素质农民服务需求,及时细致为高素质农民学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近年来,围绕粮油、果蔬、养殖等主导产业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社会化服务等跟踪服务200余次,服务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有效帮助高素质农民学员解决在创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110092430


常态组建农业科技服务队,做好服务“营养餐”

   充分围绕培训对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微信互动、线上问诊、上门回访等多种方式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中心组建成立6个由县级领导带队、100余名农技专家参加的科技服务队,分别包抓指导11个县区,下沉县区一线送技术、送服务,印发指导意见11份、开展技术指导服务5000余人次。通过技术指导和政策帮扶,9名学员获得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103人获得生产食用菌菌种技术员证;培育家庭农场233家、合作社177个;创建“五个农业”示范园区54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

微信图片_20250110092433


延伸组建产业专项技术指导服务群,丰富服务“特色餐”

   围绕技术服务“四个及时”(技术指导及时、问题查找及时、信息上报及时、反馈答复及时)建立了以粮油、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果业、畜牧业、茶叶、渔业8大主导产业的汉中市农业产业专项技术指导服务群,由省、市、县各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和各领域专家开展科技推送、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根据学员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灵活多元、精准靶向,实现你“点单”我“上菜”的“量身定做”,使产业技术指导更贴近生产实际、更符合学员口味,给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提鲜增色”。遇到需要实地查看的问题,技术人员及时上门开“小灶”,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微信图片_20250110092435


拓展搭建信息技术服务网,充实服务“自助餐”

   线上线下协同跟进,全面掌握学员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帮助学员排忧解难。进一步提高学员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汉中农技推广微信公众号、汉中农技推广抖音号、汉中农技推广微信视频号和各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农业相关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高效种养技术等信息800余条,为500余名高素质农民解决100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让学员足不出户,通过一部手机就可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培训动态、农业关键技术等信息。在汉中农技推广抖音号、视频号累计发布“农技微课堂”短视频420余条。“现在我跟着专家天天学,懂得了很多种植知识,遇到困难就有了应对的底气。”学员来明波高兴地说道。

   通过构建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体系,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农业从业者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快速成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多名高素质农民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据不完全统计,8人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6人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10人成为市级科技特派员,30余人获得中、省、市各项荣誉,他们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和高度肯定,县(市、区)农民培育机构与高素质农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和协作也更加密切。

   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实训基地36个、田间学校75所;省市高素质领军人才222人;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17686人。随着一位位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也正在天汉大地绘就。

   2025年,中心将继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汉中“3+4+N”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五个农业”建设,育人才、兴产业,提素质、促发展,强使命、勇担当,为汉中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