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春季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5-03-03 11:21:36 来源:蔬菜技术研究与推广站 牛娜 点击次数:0

 春季气温、地温回升,进入蔬菜春种春管的关键时期。我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大、品种种类多、管理水平要求高,同时又易受“倒春寒”、连阴雨、大风等天气影响。为抓好今年春季设施蔬菜生产,提出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优选品种

 良种是高产优质的核心,我市早春茬蔬菜主要以茄果类、瓜类为主,水果型番茄推荐普罗旺斯、京番302、京番309,菜用番茄推荐新抗三号、天正1567;水果黄瓜推荐未来103、口口香、奶油黄瓜、碧玉;菜用黄瓜推荐中农62、津盛103、京研优胜;辣椒推荐豫艺大麻花、洛椒43、洛椒336、辣冠1号、辣冠3号;西葫芦推荐格瑞斯、越冬518、超绿二号;茄子推荐早红茄2号、浙茄10号。

 二、春季蔬菜育苗管理

 壮苗是蔬菜高产优质的基础。当前正处于早春茬设施蔬菜种苗出圃管理的关键阶段。

 (一)温湿调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保证幼苗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一般棚内温度保持在白天20℃-25℃,夜晚10℃-15℃之间。避免温度过高造成苗期徒长、形成高脚苗,温度过低形成僵苗。若遇低温寡照天气,可采取加温措施,利用电热线、热风炉等提高苗室温度。

 (二)合理光照。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揭盖覆盖物时间,尽量争取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遇连阴冷冻天气适当晚揭早盖覆盖物,增加散射光,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补光措施。连阴骤晴或雨后骤晴,应间隔揭开保温覆盖物,使种苗逐步适应强光,避免植株萎蔫。

 (三)注意幼苗控旺,防徒长。在保证夜温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昼夜温差;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适当控制浇水,促使根系发育,避免徒长。

 (四)低温炼苗。定植前7—10天,加强通风降温,控制浇水追肥,逐步撤除覆盖物以进行低温炼苗,提高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设施蔬菜生产管理

 (一)春季定植蔬菜管理

 1、前期准备。一是提前整地扣棚,蔬菜定植前要提前10—15天整地扣膜暖地,增加土壤蓄热,提升棚室气温、地温;二是早浇水造墒,以利提升地温;三是采取高垄栽培、膜下滴灌、垄面覆盖地膜,以利增加气温。

 2、适期定植。根据气候条件、上市需求和品种特性合理选择播期或移栽时间。喜温类蔬菜对温度要求较高,如番茄、黄瓜、菜豆、豇豆等蔬菜营养生长最低温度为10℃,需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方可进行定植;茄子、辣椒等则要求12℃以上;西葫芦要求14℃以上。一般采用暖棚、多膜覆盖塑料大棚生产的,最早于1月中下旬定植;采用单层塑料大棚、中小棚生产的,最早于2月下旬定植。

 3、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蔬菜长势,科学调节棚室温度,合理运用肥水。对刚定植的蔬菜要以提高棚内温度为主,谨防低温冻害,确保植株及早缓苗、快速生长。

 4、缓苗后管理。缓苗后,要做好夜间保温和白天通风降湿工作,一般白天温度不高于 32℃,夜间不低于10℃。棚内温度超过30℃时,及时通风降温。随着气温的回升,快速生长的蔬菜需要充足的肥水,应采取膜下暗灌或小水勤灌的方式,切忌大水漫灌。遵循“适量适时、宁少勿多”的原则,保持土壤以湿润微干为宜。

 5、初果期管理。进入结果期的瓜类和茄果类蔬菜,要薄肥勤施,追肥量要根据作物及长势来定。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追肥灌溉,增施生物菌肥、腐植酸肥及氨基酸类肥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抹芽打杈、整枝搭架,调节植株营养。进入3月中旬后,温度迅速升高,植株生长加快,可适当加大灌水量和次数。追肥量要适度加大,但要根据作物及长势来定。一般每隔10-15 天亩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1—15公斤1次,配合使用生物菌肥。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促进开花坐果。但水果型番茄进入膨果期后,要适当控水,一般按普通番茄浇水量的50%~70%,防治裂果、落果。

 (二)越冬在田蔬菜管理

 1、越冬蔬菜管理和收获。大棚越冬蔬菜主要是叶菜类。管理上要注意及时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进越冬蔬菜根系生长。及早清除菜田杂草,并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进行追肥、浇水。结合市场需求和成熟情况,及时进行收获。

 2、冬播大棚地膜马铃薯管理。大棚马铃薯3月初及时放苗,逐步增加通风,苗期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26℃以内,夜间15-18℃。棚内土壤过干时可沟灌一次,齐苗后防治一次晚疫病。注意气温变化,出现严重倒春寒时大棚马铃薯可在棚内马铃薯秧苗上直接覆盖薄膜、无纺布防寒。必要时大棚四周覆盖草帘、燃放增温块等临时增温保温。

 (三)病虫害绿色防控

 春季病虫害多发易发,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有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棚室消毒与土壤修复。在蔬菜定植前,同时使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进行修复,防治土传病害,活化根际土壤环境。

 2、配置防虫网。在棚室出入口、上下通风口处,配置4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既可避免害虫危害,又能防止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蔓延。

 3、调控温湿度。高温高湿是引发病虫害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控制棚室温度、湿度,利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及时通风降湿。

 4、害虫诱杀技术。通过投放生物性诱剂、食诱剂,释放天敌,挂置黄蓝板和杀虫灯,集中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和鳞翅目害虫等。

 5、加强田间管理。根据植株长势冲施微生物菌肥、氨基酸寡糖等,增加根系活性,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及时清除老叶、病叶、病株,预防病害蔓延。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物防治,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严格按说明书用量和安全隔离期使用农药,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重点抓好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等病害防治。采取化学防治时,尽量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喷施液体药剂时选择下午喷药。

 四、科学防灾减灾

 春季天气多变,易发生“倒春寒”、连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要在灾害性天气到来时,做好防范措施。

 (一)加强信息监测。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根据天气预测预报信息,及时发布应对方案,指导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

 (二)修缮设施设备。对温室墙体、屋顶、大棚等薄弱部位进行检查和修缮,发现棚膜破损,及时粘补,以防透风、灌雨,大风天气要提前固定好覆盖物、棚膜风口,压好压膜线或压膜带,使其不被风吹落。

 (三)做好保温加温。“倒春寒”发生前提前喷防病药剂或抗寒剂,并紧闭棚膜,尽量少通风,覆盖草苫、防寒被、二道棚膜等提高棚室保温性能,必要时可用加温块、电热线等快捷的加温方式及时补温。

 (四)保持排水通畅。没有排水设施的要增挖排水沟。提早加固棚体四周。适当培高畦面,挖深排灌沟,减少田间积水。

 (五)加强灾后管理。持续连阴雨雾天气转晴后,要加强田间植株管理,防止病虫害发生,特别注意不能一次全面揭开棚膜,发现植株叶片萎蔫应随即覆盖,待植株恢复后再逐步揭开,防止造成强光伤害,也可喷施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冻死或淹死的蔬菜及时拔除,重新补种应急速生蔬菜。已成熟的蔬菜要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