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通知公告
芹菜绿色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5-04-07 16:35:55 来源:蔬菜技术研究与推广站 吴建静 点击次数:0

 芹菜是我市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其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但在生产中农药使用不合理、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影响了我市芹菜产品质量安全。为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落实省、市主管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的通知》要求,有效控制芹菜病虫害,提高绿色生产技术水平,确保芹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意见。

 一、产地选择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前茬作物为非伞形花科作物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抗病品种。春播选用不易抽薹、抗病、耐寒的品种;夏播选用耐热、抗病、生长快的品种;秋冬播选择耐寒、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的品种。

 三、茬口安排

 (一)露地栽培

 春播:以3月为播种适期,过早易抽薹,迟则影响产量和品质。

 秋播:7月上旬~10月上旬,7月上旬播种,9~10月采收,宜采用早熟耐热的品种,播种时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8月上旬播种,可在次年1月以后采收;9~10月上旬播种,于次年3~4月抽薹前收获完。

 (二)大棚栽培

 春(越冬)芹菜: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上旬气温逐渐降低,及时扣棚膜保温,3月上中旬采收。

 夏芹菜(伏芹菜):春季断霜后至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覆盖遮阳网,覆盖遮阳网宜盖顶不盖边、盖晴不盖阴、盖昼不盖夜,前期盖、后期揭,8~9月收获。

 秋(延迟)芹菜:5~6月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天气转冷,大棚覆膜保温,11月上旬采收。

 冬芹菜: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时扣棚膜保温,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采收,保障春节供应。

 四、育苗

 (一)育苗设施

 冬春季育苗以温室大棚为宜,夏秋季以遮阴棚育苗或露地育苗为宜。

 (二)苗床制作

 每平方米育苗床土中施入腐熟有机肥5千~7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50~80克。精耕细耙,育苗床宽1~1.5米。

 (三)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凉水中浸种24小时,其间搓洗2~3次。将种子取出后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分钟,清水洗净,用透气纱布包好,湿毛巾覆盖,在15~20℃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每两天用清水将种子淘洗1次,5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四)播种方法

 采用湿播法,播前育苗床内先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掺少量细土,均匀撒播于育苗床内。本芹每亩用种量150~250克,西芹每亩用种量20~25克。播后覆土0.5厘米左右。

 (五)苗床管理

 1.出苗前。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5℃。冬春季育苗,要注意加盖地膜和草帘保温。夏秋季育苗,应采用遮阳网覆盖,遮阴降温。

 2.齐苗后。白天保持18~22℃,夜间不低于8℃。育苗期间,要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后,进行初次间苗,苗距1~1.5厘米;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2~3厘米为宜,每次间苗后浇小水弥缝。

 3.定植前两周。根据植株长势确定是否追肥,若需追肥,随水追施一次尿素,每亩施5千~8千克。苗龄达到50~60天,真叶4~5片,株高12~15厘米,即可定植。

 五、定植

 定植前一周浇水造墒,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千~5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25千~30千克,硼砂0.5千~1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深翻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1.5米。本芹定植密度为株行距12厘米×15厘米,西芹25厘米×25厘米。高温季节定植宜在下午3点后进行,定植前半天苗床浇透水,以利起苗。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栽苗,露出心叶,栽后浇透定根水。

 六、田间管理

 (一)温度管理

 发芽期、苗期最适温度15~20℃,叶丛生长初期、盛期最适温度18~22℃。秋季气温低于12℃要及时扣棚,春季定植前10天扣棚,气温达到20℃时开始放风,白天气温以15~20℃,夜间不低于10℃为宜。秋冬栽培到12月份夜间塑料大棚要覆盖草苫或内部加盖二层膜保温。

 (二)水肥管理

 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夏秋栽培定植后每隔2~3天浇水1次,降低地温,露地栽培遇雨后要及时排水。春秋冬季栽培,定植5~7天后及时浇缓苗水,生长前期7~10天浇水1次,生长旺盛期3~5天浇水1次,中后期10~15天浇水1次,采收前10天停止浇水。夏季灌溉宜在早晚进行,深秋和冬季灌溉宜在晴天上午10~11时进行。设施内栽培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80%,在冬春季低温季节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夏季高温季节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5%~85%。定植后20~25天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kg或施用氮磷钾复合肥8~10kg,以后每20~25天追肥1次,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kg,采收前10天停止追肥。生长中后期可喷施0.3%硝酸钙或氯化钙预防心腐病,喷施0.2%硼肥预防茎裂。

 (三)光照管理

 夏秋栽培定植后立即覆盖遮阳网,遮阳网晴天盖,阴天揭,晴天早上盖,傍晚揭。下雨时露地栽培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薄膜,做好周边排水。

 (四)中耕除草

 定植后至封垄前,结合除草中耕1~2次。

 七、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健康栽培从源头减少病害发生,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控,在必须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循科学安全用药原则,科学选用农药、不使用禁限用农药、规范使用批准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用药安全,保障芹菜生产的安全性。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择适合汉中当地环境和种植条件,且对常见病虫害具有抗(耐)性的品种,如抗斑枯病、软腐病、菌核病的品种。

 2.轮作控害。芹菜不宜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可与水稻、玉米、茄果类、葱蒜类等作物轮作,以有效控制斑枯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

 3.翻耕晒垡。播种前,深翻土地30厘米,晒垡5~7天,在沟渠和保护地边缘撒生石灰,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虫卵。

 4.科学施肥。施足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为主,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钙、镁肥及硼等微量元素叶面肥,增强芹菜的抗病虫能力。

 5.控温控湿。芹菜设施栽培,白天棚室温度宜控制在 15℃~20℃,高于25℃应及时放风,降温降湿,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夜间温度不低于10℃,相对湿度不高于80%。

 6.高温闷棚消毒。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猪粪、牛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4~5立方米/亩,氰氨化钙70~80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保持高温闷棚20~30天。

 7.清洁田园。及时清理残株、杂草、病叶等,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场所。同时,农药包装和农膜应集中回收,避免污染环境。

 (二)生物防治

 1.施用微生物菌剂。预防土传病害,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对于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 B16 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 HAN055 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

 2.释放天敌。利用食蚜蝇、瓢虫、蚜茧蜂等防治蚜虫,利用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利用姬小蜂或潜蝇茧蜂等防治斑潜蝇,释放草蛉、蠋蝽等防治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三)理化诱控

 1.防虫网阻隔。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防止蚜虫、斑潜蝇、蓟马等害虫迁入。

 2.诱虫板诱杀。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有翅蚜、斑潜蝇成虫等,悬挂蓝色诱虫板或蓝色诱虫板+蓟马信息素诱杀蓟马,每亩悬挂20~30张,悬挂高度为芹菜生长点往上5~10厘米。

 3.杀虫灯诱杀。架设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以及蝼蛄等地下害虫,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一般每20~30亩安装1台杀虫灯。

 4.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安装甜菜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进虫口高于植株生长点20厘米,每亩1~2个。

 (四)科学用药

 1.合理选药。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苦皮藤素、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科学选择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苦皮藤素等药剂;防治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等病害可选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可参考附表)。

 2.精准施药。种植前可采取种子和土壤处理,苗期和生长期灌根、喷施等方式进行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监测结果,在关键时期进行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3.轮换用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4.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剂量、方法、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确保芹菜的质量安全。严禁使用毒死蜱等禁限用农药。

 八、采收

 (一)收获

 当株高30cm以上时,可根据品种特性及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二)贮运

 单贮、单运。芹菜适宜贮存的条件为温度1~4℃,相对湿度98%~100%。

 (三)包装

 在包装上要加贴认证标识。


2fb25ca338cbb4f33386c760b6197e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