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农技推广
做好小麦条锈病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治
发布日期:2022-02-14 08:58:56 来源:耕地质量站 司华 点击次数:0

   去年秋季,我市持续秋淋阴雨天气,全市普遍土壤过湿。尤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降雨量过于集中,部分田块积水严重,黄泥旱平地、墡土及沙壤含水量达到饱和至过饱和状态,致使小麦正常播种受阻,秋播秋种相应推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麦种发芽出苗,但土壤水分过多过湿,既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也易引发小麦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流行。

   小麦条锈病是一个跨区域、借助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大等特点,是影响我市小麦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汉中市地处陕西西南端,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发展,每年秋季从甘肃、四川越夏区接收大量菌源,经秋季和春季繁殖后,不仅在本地为害蔓延,且继续向湖北等东部麦区传播菌源,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冬繁、传播地带,也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的重要地区。为做好汉中秋冬季、春季小麦条锈病监测调查,掌握小麦条锈病传播途径,降低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程度,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措施:

   一、推行抗病良种适期晚播。小麦良种适当晚播可以推迟秋苗条锈病的发病时间,减少秋季条锈病菌源量。去年我市小麦秋播秋种普遍偏晚,推迟播种已经付诸实施。

   二、早监测早发现。重点监测小麦条锈病早发生区域,发现有条锈病发生时,要定点监测,观察病害发生趋势。条锈病的越夏区甘肃陇南离汉中较近,宁强、略阳和勉县等西部麦区极易成为小麦条锈菌的侵染对象,每年发病早且易扩散,为我市秋季繁殖区和春季流行区,应作为重点监测区域。

   三、做好病情普查和病情发展系统调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动态。重点抓好秋冬苗和春季监测调查,采取 “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封锁菌源,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四、春季采取点片与普遍防治相结合。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12.5%戊唑醇水乳剂50毫升兑水40kg,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在病点2m直径的区域喷药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20米直径区域,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防治后并及时查漏补喷,重病田和感病品种上要视病情进行二次喷药防治。

   五、重发区在春季实施防治关口前移技术,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及时开展预防,以压低菌源基数,控制条锈病的扩散流行。